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动,激励后裔自强! 家训 家之根国之本——由古代家训引起的思考 作者:河南遂平王万江
在中国已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二经济大国的今天,想到1956年美国预言家杜勒斯的话:战争征服不了中国,就用和平的方式渗透——削心志、泯信仰。日本、菲律宾都敢对中国叫板,争夺领土,或是于兴盛中洞察到了我们什么隐忧、薄弱之处? 当今中国,有多少精深、绝妙、被国际文化学者赞誉为世上独有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如方块汉字、书法艺术、姓氏妙趣……却日益被我们自己轻视,特别是传统家训,已到了不得不重提继承和发扬的地步了。 思古代,那些叱咤风云、改写历史的精英人物,几乎每一个人都受到家训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滋养;想今天,亿万为人父母的青壮年农民、城市下岗职工,为了所谓的养家,把子女留给自己的父母隔代照管,任其娇惯、溺爱,根本顾不上什么家教,更别说家训了。渴盼耳濡目染父母的言传身教,几近成为娃娃们的奢望。青少年修德蓄志的最佳时期被家长本末倒置了。《中央宣传部等八单位关于提请全党重视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犯罪趋低龄化,文化程度偏低化和情节、性质恶劣化,且有60%-70%为团伙犯罪……如此情景,已到了不容再轻视的程度了。否则,轻者会毁掉一个个家,重则妨碍到祖国的未来。若再顺其自然,我们这一代就成了对下一代、对民族和祖国的历史罪人! 国家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官方到民间、从执政者到每个公民都共同向往的。如此美好愿景,以现实情况,催人深思。 亡羊补牢、扭转局面从何入手?重视家训! 一、什么是家训? 我国古代的“家训”(也称家范、家诫或家规,甚至家法。)是家族长辈对子孙后代立身做人等方面所立的规矩或是告诫的话,是传播修身、治家、为人处世的基本方法,也是我国长期延续下来的家长教育儿女的基本形式。一般是父母对子女、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的训示教诲,另外也有包括兄弟姐妹间的诫勉,夫妻间的嘱告等。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教人学好的。 顺便说一下,由家训教化日久,可形成家风。所谓“家风”,是一个家庭、家族在世代累居、繁衍生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传统习惯和道德面貌。而时下新词的“家教”,则主要侧重于文化知识的学习,比较直接和零碎,比如不要偷懒等。 由上可知,家训注重的是德育,即“修身”;家风是家训的代代传承,家人、族人共同“养性”——养成的共性;是一种家庭风尚,是家训、家教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家教仅侧重“增知长智”。 二、家训的共性有哪些? 1、教育子女; 2、加强道德修养; 3、培养仁爱之心; 4、做人要诚; 5、读书要勤奋好学; 6、从小要树大志; 7、持家需勤劳俭朴; 8、做事要求进取; 9、做官要清正廉洁; 10、珍惜时间。
三、古代家训有哪些典范? 1、分类: 虽早在西周就有周公劝诫其子伯禽注重修养、修行和要礼遇贤士的文字,但从学术上讲,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系统家训史料,则公认是南北朝时北齐颜之推的 《颜氏家训》,为中国家训之首;南宋袁采《袁氏家范》居二;明末清初朱伯庐的《朱子家训》(又称《治家格言》和《劝言》)位列第三。(另一位“朱子”,也是大名鼎鼎,南宋大理学家朱熹和他的《朱子家训》)。林则徐、曾国藩家训也很著名。 2、最典型个案(示例) (1)千年不衰“宰相家” 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礼元镇有个古今中外闻名的“中国宰相村”——裴柏村。依史载:裴氏一族,是中国古代儒家“学而优则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典范。汉武帝时裴盖做了皇室掌管财物的官,此后的魏晋裴秀、裴楷至宋代,先后有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14位中书侍郎,55位尚书,侍郎44人,常侍11人,刺史11人,融史211人,太守77人,8位皇后王妃,21位附马,117人考取进士,其中11名状元,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人。出过影响深远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大道德家和清廉刚正之士——这些是一个家族兴盛的基础,是家族气脉的根本。他们的道德文章,堪称裴氏师表、万世师表,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外历史上实属罕见。 值得一说的是:裴家第一任官员是人们俗称的“财神”——管钱财的,并且是给皇家管家,他却能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始终保持清廉。两千年前,能够如此,不觉其德行、品质之高吗?据报道:某市“城中村”有人当过几年村主任,就贪污逾千万!该主任的子孙和所有已被逮进网或暂漏网的大小贪腐者们,包括想贪还没来得及贪到手的人看到此,不知有何感想? 那么,裴家何以能做到千年不衰的?请看其家训: 推诚为应物之先,强学为立身之本; 节俭为持家之基,清廉为做官之本。 另有家规:考不中秀才者,不准入宗祠大门,以谨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现裴柏村千余人中,裴姓约占四分之一。至今,裴姓家家门楼上都有“耕读传家”的大字。 (2)名扬四海的“乔家大院”。 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的热播,家喻户晓乔家当年的辉煌。 这是山西另一大户——皇帝都借重避难的知名世家。该大院与裴柏村同中有异的是:乔家走的是学而优则商之路。乔家作为“富甲天下”的宏商巨贾,何以能规避“十商九奸”的俗称、弊病,偏偏成为一不“奸”之商?下面择要概及其家训,供所有经商或想经商者自寻答案罢。 ①不准纳妾。防“后院起火”。 ②不准用丫头。怕淫乱,败家之名声。 ③不准赌博。记取别人“万贯家产毁于一赌”之教训。 家人有时也打麻将,只论输赢,不过手金银,只是娱乐和谐气氛而已。 ④不准冶游,即嫖娼。吸取许多富贵子弟因此引出的无数风流孽债,既害人害已又败家。意为不准放荡,避惹事生非。 ⑤不准吸毒。因吸毒既费财、消志又伤身,到头会人财两空,家破人亡。 ⑥不准虐仆。因虐仆,轻者坏名声,重财败家业。对不合心的人,可不用;用则优厚相待,和睦相处。所以,乔家每遇困难时,没仆人出卖主子,更有主动提出少得佣金一一为主分忧的。 ⑦不准酗酒。因酒后会乱性、忘形、失德。家人和所有员工都需谨遵训示,故能历逾百年、累六世而名扬天下。 一句话,预防为主,从源头堵死可能损德毁家业的“社会恶习”。这在富贵人家不乏妻妾成群、子弟嫖赌风行、多有压榨雇工的封建时代,实乃属有大德、大智、远见之家族。 评:男学乔致庸,何处觅嫖踪? 经商讲良心,谁还被人坑? (3)皇御“孝义家”匾的郑氏家族。 据史载:浙江浦东的郑氏家族,从南宋建炎(1127年)初开始,累世同居,跨宋、元、明三代,逾三百多年,维持十九世,人口最多时达三千人,同灶而食。皆因其有良好家训,“铸淳朴家风,兴和谐世家”,被誉为:“浙东第一家”。示范、感化无数乡邻。明代建文皇帝亲书“孝义家”赠匾,树典型,倡和谐。 另外,若说民间家训为“修身”、“齐家”的话,皇家的就不单单如此了,而是直接关系到“治国”、“平天下”。不详说类似家训的周王族,(文王给次子取名“发”,意为寄托希望,并随其年龄增长,逐步深入地教导他“发”兵东方,扩疆兴国。武王姬发谨遵父训,做到了,并缔造了历史上最“长寿”的朝代。)如唐代李世民亲自撰写《帝范》、明仁孝文皇后的《内训》和清康熙帝的《庭训格言》、《圣谕十条》及雍正的《圣谕家训》等,都不仅是为家,更为国家社稷和谐兴隆、长治久安而精心制定的家训,从而有了中国历史上值得赞誉、启迪至今的“贞观之治”、“康乾盛世”辉煌时期。还应特别提及的是明仁孝文皇后的《内训》与战国时为教子“三迁”之孟母、北宋在儿背刺字“精忠报国”的岳母和明·蔡善慧的《示儿》、明晚期《温氏母训》,同为中国历史上立家训教子成功的五位伟大女性,百世景仰的慈母和千古不朽的家训典范。 四、家训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主要有两方面:教化如何做人和做事。 1、修德、做人,包括齐家。(受篇幅制约,以下择要简及)。 (1)家长:正。即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如, 北宋·司马光《居家杂议》:凡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群子弟及家众。 清·张英《聪训斋语》:……未有不能修身而教子孙者也。 评:强调家长要做正人君子,起好示范带头作用。 纵观古今,不少家庭由盛转衰,多与家长自己不守家训或带头向恶有关。宋·王伦父子,明·严嵩父子,现代的林彪父子和日前央视电视新闻报道的湖南邵阳违法制售刀枪的陈氏父子,都是当家长的不思正道,把子孙家庭带上不归路的。 (2)子:孝。 晋·王祥“卧冰求鲤”(据传,此故事发生在今天的河南省遂平县。)等《二十四孝》榜样,孝感天地。 南宋·岳飞谨遵母训,忠心爱国,是为楷模。 南宋·袁采《袁氏世范》: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明·《增广贤文》: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但本人不苟同愚忠愚孝。若一味死搬硬套,没有商汤反残桀,武王伐暴纣推动历史进步和毛泽东的“少年立志出乡关,……”缔造人民共和国;或不会有“文化革命的旗手”鲁迅和文学巨匠巴金,中国的历史和近现代的文学不知是什么景况。 有一母亲,教子女偷盗。几岁时,谁偷回东西,就给煮鸡蛋吃,“奖励”;十几岁时,谁偷回东西多,就给买好衣服穿。姐弟比赛看谁“孝顺、听话”。长大后,姐因偷公物被单位开除;弟因黑夜偷瓜被发现,逃跑时不慎掉河里,冲约40公里,体无完肤,留下年轻之妻和哺乳的儿子遭罪。该母亲捶胸顿足、号啕大哭。由于悲伤过度,七十来岁瘫痪、失语。百悔莫及。 (3)夫妻和 元·郑太和《郑氏规范》:女训云,家之和不和,皆系妇人贤否。何谓贤,事舅姑以孝顺,奉丈夫以恭敬,待娣姒以温和,接子孙以慈爱,如此之类是已。何为不贤,淫狎妒忌,恃强凌弱,摇鼓是非,纵意徇私,如此之类是已。天道甚近,福善祸淫,为妇人者,不可不畏。 评:横察当今,不少贪污受赂、违法犯罪的落马官员,与妻室唆使或纵容不无某种关联。 明·姚舜牧《药言》:一夫一妻是正理。结发糟糠,万万不可乖弃;嫁女不论聘礼,娶妇不论奁赀。 评:他明确强调婚姻应忠贞专一。反对买卖婚姻,提倡重义轻财,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清·蒋伊《蒋氏家训》:嫁娶不可慕眼前势利,择婿须观其品行。 评:当下,对有些青年男女,重资财,闪婚闪离,不敢恭维。 某家,妻多位情夫,丈夫亦养情妇,两人都不顾家,致长子结伙打死人而被判重刑,次子几次打人屡受惩罚。 (4)兄弟姐妹睦 明·杨继盛《杨忠憨公遗笔》就兄弟姐妹各自成家后,有富贵贫贱等不同,有番入情入理的训导:你姐是你同胞的人,她日后若富贵便罢,若是穷,你两个要老实供给照顾她。你娘要给她东西,你两个休要违阻,若是有些违阻,不但失兄弟之情,而且使你娘生气,又为不友,又为不孝,记之记之。 评:富济贫,贵扶弱,不算偏心,换角度思考就无怨了。 清·朱伯庐《劝言》:兄弟间“推梨让枣,有何难事?” 评:兄弟间,婴同乳,幼同灶,少传服,亲密无间。及各娶妻生子,忙于生计,有所少聚,势在难免,但亲情无价。为财物伤骨肉,令“亲者痛,仇者快”,是最愚蠢选择。 清·张履祥《训子语》:难得者兄弟,易得者财产。 评:不该为财产而伤兄弟。 (5)友好亲邻 《袁氏家训》:背后之言,人不传递,则彼不闻知,宁有忿争?惟此言彼闻,则积成怨恨。况两递其言,又从而增易之,两家之怨,至于牢不解。唯高明之人,有言不听,则此辈自不能离间其所亲。 评:对亲戚邻居应怀着友好相待的心态相处。切记,强有弱时,贫有富时,贵有贱时,不可只顾眼前。相互间宜和,不宜挑事。 《袁氏家范》:一应亲戚旧故有所借贷,不若随力给与之。言借助我望其还,不免有所索。……方其借之时,礼甚恭,言甚逊,其感恩之心,可指日以为誓。至他日责偿之时,恨不已兵刃相加。凡亲戚故旧因财成怨者,多矣。俗谓:“不孝怨父母,欠债怨债主”。不若念其贫,随吾力之厚薄,举以与之,则我无责偿之念,彼亦无怨于我…… 《袁氏世范》:古人言,“施人勿念,受施勿忘”。 评:此为德智双全。不记怀一时之得失,记人对己好,而忘己对人好,是为贤者。 明·许相卿《许云村贻谋》:古称受恩多难立朝,居乡亦难立身。要须勤俭资身,以免求人。 评:亲友间,要努力靠自己,多助人,少求人,不积怨。 (6)教育孩子从何时开始? 《颜氏家训》: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斜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当之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此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可反笑……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仇怨日降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评:教育子女应从胎教开始。母亲的修养对子女影响最深。为母有贤德,教子应趁早,是为良策。 《许云村贻谋》:妇妊子者,戒过饱,戒多睡,戒暴怒,戒房欲,戒跛倚,戒食辛辣及野味,宜听古诗,宜闻鼓琴,宜道貌岸然喜。言善行,宜阅贤孝节义图画,宜劳逸以节,动止有礼。则生子形容端雅,气质中和。及婴孩怀抱,毋太饱暖,宁稍饥寒,则肋骨坚凝,气岸精爽。 评:此是教准母亲该怎么做。女性修为决定着后代的优劣、家的兴衰、甚至祖国未来。 明·周怡《示儿》:人家兴衰,只看后来人如何,后来人贤不肖未必是天生定,亦在学不学尔。 评:说明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7)如何对待幼聪过人者? 南宋·陆游《放翁家训》: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需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子,调以宽厚共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勿贻后悔。 评:幼儿聪慧过人的,家人易炫耀,孩子易骄傲,妨碍正常成长。唯格外加强正确施教,使其优之更优,严防过分自我欣赏、自满自足,使其懈怠,白白扼杀一人才。 (9)为何家训中教子是最重要的? 清·张履祥《训子语》:天子之子,特重师傅之选,为国家根本在是也。下自公卿大夫以逮士庶,显晦贫富不同,其为身家根本一而已。虽有美质,不教胡成?即使至愚,父母之心,安可不尽?中等之人,得教则从而上,失教则流而下。子孙贤,子以及子,子孙弗肖,倾覆立见,可畏己。…… 评:智者善学更益智,愚者愿学增才智;
|